出處: 出處: 方劑學
功能: 溫中補虛、和裏緩急
主治: 虛勞裏急。腹中時痛,溫按則痛減,舌淡苔白,脈細弦而緩;或心中悸動,虛煩不寧,面色無華;或四肢痠楚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。
成份 (每10g 濃縮顆粒)
桂枝二錢四分 酒白芍四錢八分 炙甘草一錢六分 生薑二錢七分 大棗一錢六分 飴糖八錢
服用方法:成人每日二次,每次5g或遵照註冊中醫師指示服用 。
現代應用參考:本方增強心肌收縮力,緩解平滑肌痙攣。用於虛弱兒童體質改善、夜啼、夜尿、慢性胃炎、胃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下垂、三叉神經痛、偏頭痛、痛經、更年期之病態、眩暈、黃疸、腳氣、膽石症、心悸亢進、低血壓、陰萎、遺精。
【方義】多由中焦虛寒,肝脾失和,化源不足所致,治療以溫中補虛,和里緩急為主。中焦虛寒,肝木乘土,故腹中拘急疼痛、喜溫喜按。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中焦虛寒,化源匱乏,氣血俱虛,故見心悸、面色無華、發熱、口燥咽乾等。方中重用甘溫質潤之飴糖為君,溫補中焦,緩急止痛。臣以辛溫之桂枝溫陽氣,祛寒邪;酸甘之白芍養營陰,緩肝急,止腹痛。佐以生薑溫胃散寒,大棗補脾益氣。炙甘草益氣和中,調和諸藥,是為佐使之用。其中飴糖配桂枝,辛甘化陽,溫中焦而補脾虛;芍藥配甘草,酸甘化陰,緩肝急而止腹痛。六藥合用,溫中補虛緩急之中,蘊有柔肝理脾,益陰和陽之意,用之可使中氣強健,陰陽氣血生化有源,故以“建中”名之。
【辨證要點】1. 虛勞腹痛。2. 腹軟喜溫按。3. 心悸。4. 面色無華。5.納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