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: 方劑學
功能: 溫經散寒、養血祛瘀
主治: 沖任虛寒,瘀血阻滯之月經不調,或前或後,或逾期不止,或一月再行,傍晚發熱、手心煩熱、唇乾口燥,或小腹冷痛,或久不受孕。
使用注意: 若腹滿有塊,為實證瘀血,不宜服用。更年期患者,除注意結合調理腎陰腎陽外,尚須排除腫瘤等疾病。崩漏患者服該方後,可見出血增多,屬正常現象,只有瘀血排出,漏下才能停。
成份: (每10g 濃縮顆粒)
吳茱萸二錢四分 當歸二錢四分 白芍二錢四分 川芎一錢六分 人參一錢六分 桂枝一錢六分 阿膠二錢四分 牡丹皮一錢六分 生薑一錢六分 甘草一錢六分 薑半夏二錢四分 麥冬二錢四分
服用方法:成人每日二次,每次5g或遵照註冊中醫師指示服用 。
現代應用參考: 不孕症、卵巢囊腫、子宮內膜異位,痛經、閉經、功能性子宮出血、慢性盆腔炎、習慣性流產、停經後綜合徵、月經不調、白帶、凍傷。
【方義】本方原治衝任虛寒,瘀血內阻的漏下之症,後為治月經不調的要方。衝任虛寒,故小腹冷痛;濕濁下滲,故帶下綿綿;瘀血內阻,血液循行失其常度,故為漏下失血,或月經不調;瘀血不祛,則新血不生,陰液失于濡潤,故唇口乾燥;陰虛不能藏陽,則虛陽外越,故傍晚發熱,手心煩熱。證屬下焦虛寒,故方中主用吳茱萸、桂枝溫理衝任,暖血散寒;輔以當歸、芍藥、阿膠、滋陰補血;川芎、丹皮助桂枝行血祛瘀;黨參、甘草、生薑、半夏益氣和胃,以資生化之源。諸藥合用,而有調和衝任,溫通經脈,養血祛瘀作用,可使血得溫則行,血行則瘀去,瘀去則新生,方以溫經名湯,意亦在此。
【辨證要點】1.月經不調或漏下不止。 2.傍晚發熱或手心煩熱。 3.少腹冷痛。4.宮冷不孕。 5.脈沈遲或沈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