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: 方劑學 來源: 傷寒卒病論
功能: 溫中祛寒、補益脾胃
主治: 脾胃虛寒,脘腹疼痛,喜溫喜按,自利不渴;嘔吐,腹痛,不欲飲食,中寒霍亂,陽虛失血,病後喜唾,胸痹虛證,小兒慢驚。
使用注意:忌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。
成份 (每10g 濃縮顆粒)
人參二錢七分 白朮二錢七分 乾薑二錢七分 炙甘草二錢七分
服用方法:成人每日二次,每次5g或遵照註冊中醫師指示服用 。
現代應用參考:慢性菌痢、慢性腸炎、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胃下垂、蛔蟲引起之腹痛、慢性肝炎消、 化不良、肋間神經痛、萎縮腎、唾液分泌過多症。
【方義】本方是治療中焦虛寒的代表方,在《金匱要略》云治胸痹證名人參湯。方中乾薑辛熱,溫脾胃而祛寒邪;人參大補元氣,健脾助運;白朮健脾燥濕;炙甘草補氣和中,調和諸藥。上藥合用,溫中以祛裡寒,補氣而健脾胃,使升降得復則運化復常,故諸症自癒。
【辨證要點】1. 腹痛不渴。2. 或吐或利。3. 舌淡苔白。4. 脈沈細或沈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