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: 方劑學
功能: 清熱生津
主治: 傷寒陽明經證,或溫病氣分熱證。壯熱面赤,頭痛,煩渴引飲,大汗出,惡熱,脈洪大有力或滑數。
使用注意: 表未解而惡寒無汗,或雖發熱而不煩渴,或汗雖多面色白,或脈雖大而重按無力,都不宜用本方。
成份 (每10g 濃縮顆粒)
石膏八錢 知母三錢二分 炙甘草一錢六分 粳米四錢
服用方法:成人每日二次,每次5g或遵照註冊中醫師指示服用 。
現代應用參考: 肺炎、麻疹、流行性腦膜炎、糖尿病、風濕性關節炎、中暑口腔潰瘍、牙齦炎、麥粒腫、心肌炎、結膜炎、流感、白喉、猩紅熱、燙傷、濕疹、乾癬、皮膚癢、腸熱。
【方義】本方所治乃外感寒邪,入裏化熱,或溫邪傳入氣分的實熱證。方中石膏辛甘大寒,能清泄肺胃,又解肌透熱,使肺胃之熱內外分消;知母助石膏清泄肺胃之實熱,性味雖辛苦而寒,但質潤而無化燥之弊,二藥配伍,相須為用,清熱除煩之力尤強;甘草,粳米益胃生津,使大寒之劑無傷胃之虞。
【辨證要點】1. 陽明熱盛。 2. 舌燥煩渴。 3. 面赤惡熱。 4. 大汗出。5. 脈洪大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