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份 每10g 濃縮顆粒】
香附二錢四分, 川芎一錢六分, 梔子二錢七分, 蒼朮一錢六分, 神曲二錢四分
【功效】
行氣解鬱(六鬱之中,氣鬱為先)
【主治】
七情所傷,飲食失節,寒溫失宜。
| 六鬱 | 氣 | 胸膈痞悶 |
| 血 | 脘腹、胸脅刺痛,脹痛 | |
| 火 | 口苦吞酸 | |
| 濕 | 胸悶泛惡嘔吐 | |
| 痰 | ||
| 食 | 納少、噯腐 |
氣、血、痰、火、濕、食等鬱結之證。症見胸膈痞悶,脘腹脹痛,嘈雜吞酸,食欲不振,噯氣嘔吐,苔膩,脈弦。
【方義】
| 君 | 香附 | 行氣解鬱,針對氣鬱 |
| 臣佐 | 川芎 | 活血止痛,針對血鬱 |
| 梔子 | 清熱瀉火,針對火鬱 | |
| 蒼朮 | 健脾燥濕,針對痰濕鬱 | |
| 神曲 | 消食,針對食鬱 |
本方為統治六鬱之劑,是行氣解鬱的代表方。六鬱為病,主要是由於脾胃氣機不暢,升降失常,以致濕、食、痰、火、氣、血相因鬱滯,常見胸腹痞悶,噯氣吞酸,消化不良等症。方中香附行氣開鬱,治氣鬱胸腹脹滿;川芎活血行氣,治血鬱刺痛;蒼朮燥健脾,治濕鬱胸痞痰多;梔子清熱瀉火,治火鬱嘈雜吞酸;六曲消食和胃,治食鬱不思飲食。痰鬱多因氣、火、濕、食諸鬱所致,氣行通暢,濕去火清,則痰鬱亦因之而解,故不另用化痰藥物。本方雖統治六鬱,實際還是著重于調理肝脾氣機的功能,氣機通暢,氣行則血行,氣暢則痰、火、濕、食諸鬱自解。雖然如此,也不過是示其大法,臨證應用時,還必須按照六鬱之偏重,靈活化裁,方能提高療效。
【辨證要點】
胸膈痞悶(氣鬱),脘腹刺痛或脹痛(血鬱),飲食不消等。
【加減】
| 氣 | 重用香附 | 酌加木香、枳殼、厚朴 |
| 血 | 川芎 | 酌加桃仁、赤芍、紅花 |
| 火 | 梔子 | 酌加黃芩、黃連(清熱瀉火) |
| 痰 | 蒼朮 | 酌加半夏、瓜蔞 |
| 濕 | 酌加茯苓、澤瀉(燥濕、利濕結合) | |
| 食 | 神曲 | 酌加山楂、麥芽 |
香附主要是歸肝經,增加行氣,特別針對脾氣,體現肝脾同治。川芎、桃仁、赤芍、紅花是活血方裡常用配伍的基本結構。痰鬱加半夏、瓜蔞,這是代表,還要結合它偏寒偏熱。半夏,燥痰、寒痰為主的。如果配在治療熱痰裡,還有相應的配伍。瓜蔞擅長清化痰熱,化痰而不燥。這是六鬱當中靈活運用這個方,大致的變化方法。
【注意禁忌】
本方所治諸鬱均屬實證,若為虛證鬱滯,不宜單獨使用。
【現代應用】
本方調整胃腸功能,利膽,抑菌,消炎。用於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慢性肝炎、膽囊炎、膽石症、肋間神經痛、神經衰弱、更年期綜合症、妊娠嘔吐、痛經、閉經、消化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