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: 方劑學
功能: 滋補肝腎
主治: 肝腎陰虛,腰膝酸軟,頭目眩暈,耳鳴耳聾,盜汗遺精,及小兒囟開不閉合之症。或虛火上炎致骨蒸潮熱、手足心熱、或消渴、或虛火牙痛,口燥咽乾,舌紅少苔,脈沉細數。
成份: (每10g 濃縮顆粒)
熟地黃六錢四分 山茱萸三錢二分 山藥三錢二分 澤瀉二錢四分 牡丹皮二錢四分 茯苓二錢四分
服用方法:成人每日二次,每次5g或遵照註冊中醫師指示服用 。
現代應用參考: 慢性腎炎,高血壓,糖尿病,神經衰弱,食管上皮增生,防止癌變,婦女更年期綜合症,抗心律失常,慢性前列腺炎,遺尿症,中心性視網膜炎及視神經炎,紅斑性狼瘡,肺結核,甲狀腺機能亢進等。
【方義】本方主治證均屬肝腎陰虛,治當滋補肝腎之陰。熟地黃補腎陰,益精髓為君;山萸肉補肝腎,斂虛火,乾山藥既可補腎,又可健脾,共為臣藥;陰虛則火旺,故配丹皮涼血清熱,以瀉肝腎虛火;腎虛則水濕不能滲利,故用茯苓、澤瀉以利水濕。全方「三補」與「三瀉」并用,但以「補」為主,以「瀉」為輔,故三味「補藥」用量偏重,三味「瀉藥」用量較輕。本方構思巧妙,配伍精當,故清代費伯雄稱其為「補方之正鵠」。